闸坡世界级渔港建设正酣。 谭文强 摄
■ 阳江日报记者/王静
夏日阳光灿烂,海陵岛十里银滩碧波重重。青山连绵起伏,谷寮村精品民宿群星罗棋布,吸引八方游客奔赴“田园梦”。漫看风卷云舒,丹济村一望无际的稻田如同绿色的海洋,村内古树成荫、风景如画,展现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资料图】
闸坡镇拥有优质的山海资源禀赋和滨海旅游优势,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文旅和农旅相结合的特色镇,推进“四季海陵”建设,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推动高质量发展走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精品民宿集群
“宿”造文旅发展动能
位于十里银滩旁的谷寮村,曾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补给点,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通过发动乡贤力量,谷寮村引进谷寮艺术度假村项目,对闲置农村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进行开发利用,打造精品民宿群,如今已成为海陵岛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
沿着谷寮村的村道一路前行,道路两侧树木茂盛、翠竹丛生。古谷泉酿酒坊、南宋古井、古驿道串珠成链,周边溪流环绕,繁花似锦。一间间民宿在古渔村风格的基础上,融合渔家文化和南宋文化,“一屋一品”的布局使其呈现不同风情,不时有游客拍照打卡,旖旎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谷寮艺术度假村项目采用村企合作方式,由企业出资租赁闲置旧民房进行改造,项目一期打造特色民宿23幢,建成渔家特色商业街和艺术民宿16家,正在建设吊脚楼形式的乡村文化体验屋。”
阳江市南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毅表示,目前,每年租赁村里农房的租金约120万元,提供租房的村民每年分红达七八千元。
远离都市的喧闹,享受田园生活,是现代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种选择。闸坡镇把发展特色民宿产业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盘活闲置农房、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等举措,建成谷寮艺术度假村、山底古村等民宿产业村,吸引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深耕农旅融合
绘就“诗与远方”画卷
近日,记者驱车行驶在丹济村的村道上,目之所及皆是绿意。炙热的阳光下,大片的番薯藤蔓沿着山脚的缓坡蜿蜒,与天边相接的稻田绿得耀眼、醉人。微风拂过,稻田卷起层层绿浪,仿佛海面上翻滚的波涛,呈现出“田间风光无限好,稻波荡漾溢清香”的美好意境。
丹济村整合撂荒地,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园区,使2000多亩“沉睡资源”变“致富活水”。村民承包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丹济经济联合社,联合社与承包户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书》,并给承包户签发《丹济村民股份证书》,每年按农户实际入股亩数进行分红,每亩每年可保底分红500元。
“当前,我们村共有943户村民入股,推动2700多亩土地流转,建设高品质‘稻油稻’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花为媒’打造网红打卡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20多万元。”丹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冯永新表示,接下来,将以医帝宫蕴含的历史文化为核心,打造具有宋文化、民俗风情文化及集“吃、住、玩”一体的旅游乡村,助力建设“四季海陵”。
丹济村的“转型”,正是闸坡镇深耕农旅融合的一个缩影。闸坡镇委副书记、镇长陈年昌介绍,闸坡镇夯实产业基础,先后打造了丹济“稻油稻”、那拿油菜花、双丰休闲农业、平兰粮油等五个基地,并将丹济村“稻油稻”农业基地、麻礼村山海经大观园、谷寮艺术度假村等景点串联成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实现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发展现代渔业
激活“深蓝”经济潜能
机器隆隆作响,闸坡世界级渔港建设正酣。一排排渔船整齐地停靠在岸边,等待开渔。海陵岛聚仔山海域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内,一个个深水网箱箱口呈圆形结构,漂浮在万顷碧波之上,网箱里的金鲳鱼群正不断游弋。在阳江市永昊水产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熟练地将鱼靡制成鱼丸,圆滚滚的鱼丸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被送上了生产线。
渔业是闸坡镇重要的支柱产业。闸坡镇积极配合世界级渔港建设,引导企业和渔民从近海养殖走向深海养殖,发展现代渔业,突破发展“深蓝”经济,构建蓝色海洋产业带。同时,积极推进海产品预制菜观光旅游产业园建设,依托海陵岛的渔港、冷库、冷链、食品加工、交易平台基础,做强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整合海洋捕捞、海洋养殖、海产品加工和海岛旅游等,拓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多元路径。
“闸坡镇将走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推进海产品预制菜旅游观光产业园建设,并培育打造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农渔产业升级转型。”陈年昌表示,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闸坡镇计划加强海洋牧场建设,打造海陵岛十里银滩旅游度假区,建设海丝文化博览园,盘活乡村特色资源,引进古船文化苑、休闲渔业公园、花样鱼塘、艺术稻田、萌宠乐园、农业采摘、精品民宿等旅游业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