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3-07-04 17:52:48
来源:文档网


(相关资料图)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高职院校可积极探索以教师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一、增强技术支持,提供教师专业维护

从学校层面上来讲,首先学校要解决“能用”的问题,确保既有的技术设备稳定、可靠,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技术支持的存在是常态化使用的重要保障,它涉及三个方面的支持:(1)技术指导,解决教师操作运用问题;(2)技术问题排除,解决技术本身存在的兼容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3)技术建议反馈与更新,结合教师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技术功能。以往这些工作多由总务处负责,由于部门事务冗杂、自身专业性不强,导致问题处理不及时、解决不彻底、反馈不到位,严重影响教师在课堂中的技术使用。为此,Bauer等人建议学校配置“技术助手”,以便及时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或者与高校建立联系,如有些学校就与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建立一种“指导关系”,这些研究生为教师提供及时的线上指导,以克服技术整合过程中的障碍。同时,学校也可以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展联合培训、有针对性地设计技术功能、及时改进教师反馈的问题等。

二、增强技术认同,推进教师观念转变

沃尔特·白哲特曾指出,从人类的本性来说,接受新观念意味着巨大的痛苦,因为新观念很可能使你发现,你最崇尚的观念原来是错误的,理所当然地,社会内的普通成员憎恶新观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之所以如此困难,很大原因就在于它不是简单的技能习得,而是隐含着观念的更迭、行为习惯的转变。张建伟曾指出,观念的转变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包括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所以要想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首先,要让教师深刻意识到传统教学的问题所在,引发认知冲突。其次,有必要从理论分析、实际效果两方面向教师展示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让教师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区别所在。事实上,部分学校也有类似的活动,但缺乏对教学的深入剖析和讨论,以致教师只能感受到信息化课堂教学表面的精彩,却无法理解课堂教学背后高效、合理的成因。因此学校在开展相关信息化教研活动时,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剖析信息技术在某个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中的运用价值,从而引发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帮助教师转变旧有观念。

三、关注教师利益,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阿玛蒂亚曾言,“虽然人有包括对公正、慈爱、集体利益等的追求,但不可否认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人类诸多动机里最重要的一个”。教师首先是普通人,其次才是教师,因而无限制地要求教师不计回报地付出显然是违背人性的。虽然我们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但不应忘却其作为普通人付出之后应得的“柴米油盐”。因此,在发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时,一定要关注教师切身利益。在现实中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因素包括工作负担、工资绩效、职称晋升等,学校在技术引入、制度设计等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积极为教师创造机遇和平台,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持续地转化为有形的、指向自身的收获。

其一,相关管理部门应科学设岗,合理分工,缩小专业教师非教学任务的工作范围,并且建立合理的检查模式,统一标准、规范运行,减少无效检查,让教师能够卸下思想包袱,专心教学和研究,保障自我发展的时间。其二,学校要注重营造温馨、民主的学校氛围,适当增加教师的文体活动,增强教师归属感,减轻生活上的负担,消解职业倦怠,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保护。其三,学校要出台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政策,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比赛等相关激励性活动,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制定倡导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教师绩效奖励结合起来,并纳入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中。其四,学校可以建立以信息化教学能手为骨干,以校外专家为辅助的名师工作室,中青兼顾、专兼互补,以名师工作室为核心,成立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名师对青年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动力,为名师成长和优秀人才培育搭建新平台。

四、完善教学资源库,提升资源建设质量

信息化教学的成功建立在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基础上。市场的职业需求不断变化,专业技术要求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首先,学校要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加强对新兴学科和“冷门”学科的关注,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信息化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例如,学校可鼓励教师每人每学期共享1套习题、1套试卷、1套完整教学课件、1套完整教案、1个微课,从而不断丰富校本资源。其次,学校应整合资源库,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淡化资源界限,按照教和学的逻辑组织资源,采取模块化方式在资源库平台上显示,使各类资源之间形成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符合学科知识体系的最佳信息资源有机体,使有限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最大的效益和价值。最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要始终以服务师生为价值取向,不仅要有丰富的资源,更要为学习者提供舒适的学习情境,畅通的信息资源检索、交互界面,创设积极的教学资源环境。

五、完善培训方式,确保培训质效

目前信息化教学培训大多是纯粹的技术培训,脱离学科情境,忽视个体差异。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需要细化培训标准,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其一,要建立“立体分层,宽径成才”的校本培训模式。高职院校可积极探索以教师为核心的校本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立体”即培训应针对教师所具备的技术素养,包括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等。“分层”即针对不同专业、职称、学历、年龄段的教师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分层发展。同时,遵循“宽径成才”的路径,在校本培训中,通过新老结对、专家引领、论坛探讨等多种渠道,以名师工作室、教学团队为平台,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为教师成长成才、展示才华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其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信息化培训应将学科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知识整合到一起,让教师真正明白为什么使用技术、何时使用技术、如何对技术进行“改编”使其紧贴教学实际,让教师可以学以致用,并安排指导教师深入课堂,及时进行教学诊断,并对课堂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整改建议。教师应借助每周集体教研时间,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对信息化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内涵凝练,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系部特色突出的示范课,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其三,以赛促教,全力推进教学信息化。高职院校可以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实施能力。xx省已形成“省、市、校”逐级竞赛的工作机制,各校每年定期组织校级比赛,并积极选送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在各级比赛中获奖的选手都是通过层层选拔,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学校可将获奖选手组织起来,建立一支优秀信息化教学团队,通过教研活动、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讲座、报告等形式带动更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由此,通过参赛形成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得到广泛推广与使用。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